黄子韬,擎宇卡盟张雪迎,刘宇宁主演的民国题材青春剧《热血少年》正在视频网站热播。该剧以上世纪20年代风云诡谲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了少年吴乾与贺红衣等少年不畏艰险牺牲,励志揭发黑暗,伸张正义的乱世传奇。日前,新京报专访总制片人白一骢,制片人韩冰,总编剧汤祈岑,对于剧中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戏,汤祈岑表示,《热血少年》不以爱情戏作为包装外衣,“两个主人公都不是恋爱脑,而是以理想和信仰,要完成的革命目标为重,更像是革命同志。”
人物
黄子韬并非“本色”出演
《热血少年》讲述了在社会底层的棚户区,聚集着这样一群年轻人:七岁混迹江湖,又能打还能挨打的“新闸路小霸王”,为了给奶奶筹钱治病而卑微的待转正小警员,在坑蒙拐骗的“事业”上频频翻车的热血少女。其中,黄子韬饰演的吴乾,在嬉笑顽劣的表面之下,藏着一颗简单,纯真的心。他利用假文物欺骗洋人,将骗来的大洋分给街坊,他私设万术大会报名摊点,在大街上收取不明真相的赌徒们的报名费,在乱世中“劫富济贫”。
据总制片人白一骢介绍,该剧最早定下的演员就是黄子韬,而黄子韬在剧本筹备阶段就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包括主人公的名字“吴乾”都是他自己起的,“我们的主人公一大特点就是没有钱,黄子韬说那索性就叫吴乾。”对于黄子韬在剧中的表现,不少网友认为吴乾“痞痞的不着调”性格和黄子韬本人相似度很高,算是他的一次“本色”出演,但在总编剧汤祈岑看来,吴乾比黄子韬复杂得多,黄子韬也并非是“本色”出演,“虽然前几集吴乾痞痞的,吊儿郎当地干着一些坑蒙拐骗的事,但他有一个思想成长和革命意识崛起的过程。后面他成长得非常迅速。”在《热血少年》前期,吴乾只顾着自己能吃饱穿暖,对天下大事都不关心,后来在女主的影响下开始扛起身上的责任,寇玉磊并最终从一个纵横市井的“小混混”成长为抵抗洋人与军阀的热血少年。“吴乾背后的那些隐忍和牺牲,和黄子韬本人的性格和经历相差挺多的。”
故事
不以爱情戏来包装
白一骢介绍,剧本最早定的方向是“少年成长”,而把这个主题放在民国是因为大环境比较复杂,混乱,各种势力交错,大时局的动荡能给年轻人带来很多不一样的成长点。“如果故事发生在今天,没有那么多外因阻碍,主人公的成长相对也没有那么突出。”而在汤祈岑看来,虽然故事的主角们都是一些“小混混”,但是他们互相之间是非常有爱,非常仗义的,“这种情感很难得,在现代戏当中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点假,但是放在民国这个时代里面是让人很动容的。”
剧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戏也是一个重要线索,爱情是促使吴乾走上革命道路的直接原因,但白一骢并不想把它做成一部爱情偶像剧,其中的爱情戏只是一个分支,“我们不想做一个高大全的英雄,好像自带革命基因。吴乾的价值观是很基础的,我就是希望跟兄弟们能有饭吃,生活得好一些,他走上革命道路是被女主带动的,女人让他成长。因为喜欢一个搞革命的姑娘,鲸头懽被女人影响搞革命了。”
汤祈岑则表示,《热血少年》不以爱情戏作为包装外衣,而是这个人物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遇到了爱情,因为爱情改变自己,“我们不是偶像剧,它和传统男女主角相识的节点是不一样的,它是一种双强的状态,男主很强,但是女主更强。”
置景
最好搭的景是玄幻剧,最难搭是现实剧
在白一骢看来,最好搭的景是玄幻剧的景,原罪披风因为根本没有人见过,搭的时候只要够夸张够离奇,视觉上够冲击就可以了。最难搭的恰恰是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景,“即便是一个过去上百年前的地方,怎么让它变得更真实。《热血少年》基本上是以一个扎实的现实主义去做的,我们要考虑在这里面生活的人行为是什么样的,会考证以前很多资料,把当年的棚户区还原出来。好的景就是搭完之后有质感,有的地方要做一些青苔,炉灶旁边地方要有烟火气,留下生活的印迹。”
剧中,从西式洋楼到戏院街景,从棚户胡同到巡捕房都在力图还原真实的基础上追求美感,苏岑的博客包括老板抽的烟枪,上流社会的戒指和服饰,棚户区贫民的衣着等都进行了符合人物身份的设计。该剧邀请了香港资深的电影美术制作人刘世运,在他的把关下,剧集在许多细节上都处理到位,比如盛麻将的精致小盒子等都既具年代特色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感受。监狱,街巷,理发店等都极具民国年代特色,原罪披风无论是金碧辉煌的上流社会场所,还是破砖烂瓦的棚户区胡同,都呈现出了符合年代感的上海滩。
在各位主创看来,“置景”是全剧最困难的一个环节。比如开场吴乾在棚户区的打戏如果不是实景搭实景拍,那么多的打戏根本展现不出来,靠后期,会没有层次感。据制片人韩冰介绍,之前的民国戏已经把该展示的场景都展示过了,而剧中两个重要场景棚户区和监狱,剧组希望可以做得和以前的民国戏都不一样。其中,作为监狱剧中重要的场景之一,吴乾被陷害送进监狱之后,受到来自各方势力的打压,毒打,酷刑,排挤,但吴乾从未认输,而是带头反抗搅动一场“监狱风云”。“之前民国监狱基本上就是牢房,审讯室,四面是墙有几个栏杆,外面放风没有太多展现,《热血少年》在做监狱的时候,想做得好看一点,能容得下各方势力的交错。”
采写/新京报记者 刘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