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跌了近半年之后,南极电商(SZ:002127)日前接连进行了发布回购计划、披露澄清公告一系列动作。截至14日收盘,公司股价报10.21元/股,日内涨幅达8.16%,是自2020年7月份开启“跳水”模式以来少有的大涨。
到底是“否极泰来”还是“昙花一现”目前尚不得而知,但围绕公司财务舞弊质疑、市值缩水、机构投资者大量减持等问题仍困扰着投资者们。
被质疑财务舞弊 股价闪崩
对南极电商“涉嫌利用资金体外循环进行财务舞弊”的质疑可追溯至2019年,质疑的源头来自某券商的一份研究报告,报告内容以“××电商”举例,指导投资人识别体外循环造假。
报告针对该公司提出该公司净利润非常高而无明显壁垒、无明显竞争对手、非常轻资产的运营模式、财务数据质量差(应收账款)、经营规模翻倍增长的同时员工数量下降、供应商和客户高度重叠六项指控。
不少市场分析人士认为,“XX电商”指的正是南极电商。
2020年年中,关于南极电商涉嫌利用资金体外循环进行财务舞弊的质疑再次发酵,多家媒体先后刊文将矛头直指南极电商,市场一片哗然。
面对汹涌的舆论,公司股价首当其冲,在7月份创下24.41元新高之后应声下跌,至今仍呈“跌跌不休”之势。
进入2021年以来,南极电商股价已跌至10元下方,市值较2020年年中减少近六成,而市场上关于公司涉嫌财务舞弊的质疑声仍不绝于耳。
机构投资者加速逃离
#FormatImgID_0#
图片来源:同花顺
财务舞弊疑云之下,机构投资者开始加速逃离南极电商。
同花顺数据显示,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机构数量由57家增至110家、几近翻倍的情况下,机构持仓比例却仅由38.41%增至38.44%,几乎维持不变。平均单家机构持仓数量由0.13亿股减少至0.07亿股。
图片来源:雪球
头部机构也在巨额减持。雪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报,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半数发生减持行为,其中“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社保基金四二三组合”持仓数量较上期减少35.88%;“中国工商银行-汇添富成长焦点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仓数量较上期减少30.63%。
持仓数据显示,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自2019年年报进入公司十大流通股东以来,持续逆市加仓,持股比例一路由3.34%增至截至2021年1月4日的43.80%,但持续增持的“北向资金”也于日前发生巨量减持。
1月4日,南极电商股价低开后一路走高,盘中一度触及涨停,公司因股价日振幅较高登上同花顺当日“龙虎榜”。盘面数据显示,深股通当日买入1.42亿元的同时卖出2.48亿元,持仓净额减少1.06亿元。按当日收盘价计,深股通1月4日单日减持数量近千万股。
实控人质押成谜 回购计划成摆设
1月7日晚间,南极电商抛出了上市以来首份回购计划,拟以不低于 5 亿元、不超过 7 亿元人民币的自有资金,以不超过15元/股的价格回购公司股份。说干就干,公司首日即回购了550多万股,成交金额超5600万。
然而南极电商看似雷厉风行的回购计划并没有带动市场情绪,公司8日股价以10.31元小幅高开后便进入横盘模式,最终收于10.16元。
尴尬的是,1月8日晚间,南极电商再披露一则提示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张玉祥向中国中金财富证券有限公司补充质押了200万股股票,为前次股票质押的补充质押,并不涉及新增融资安排。截至公告日,张玉祥共质押了了5001万股,占其所持股票的8.17%。
虽然公司在公告中表示,张玉祥所质押股份不存在平仓风险,也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权变更。但令人费解的是,南极电商给外界的印象向来都是“不差钱”。2018及2019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分别为5.51亿元、12.55亿元,作为一家轻资产运营的电商企业,又没有大的在建项目,若不是流动资金紧张,实控人为何要质押所持股票呢?
更为尴尬的是,12日公司股价再度跌停,回购计划的利好消息并没能扭转投资人的悲观情绪。
“缝合”的澄清公告澄清了什么
回购对提振股价不起作用,时隔一年多,12日晚间南极电商披露公告,开始对财务舞弊进行澄清。
关于公司“经营规模翻倍增长的同时员工数量下降”的质疑,南极电商表示,2018 年-2020 年底,南极电商本部员工总数分别为 401/393/568 人。2018-2019年年员工总计薪酬支出分别为 7780.99 万元、11134.69万元。
南极电商未正面回答在公司业绩蒸蒸日上的情况下,为何要裁减员工数量的问题。
关于对公司“财务数据质量差,应收账款占比重较高”的质疑,公司表示,2018及2019年,公司净资产回报率ROE(净利润/净资产)分别为23.71%、24.82%,业务现金流状况良好,应收账款整体比例可控并且逐年下降。
而关于外界根据公司披露的品牌服务费计算的品牌服务费率跟公司公布的3%-6%不匹配,进而质疑公司关联方交易数据不真实的问题,南极电商也未予回应。
关于外界对公司业务关联、人员关联、资金账户关联像极了“关联方之间资金体外循环”的模式的质疑,南极电商解释为:“在公司产业链合作模式上,生产商与经销商存在重叠,多为前店后厂模式。”未就关于公司和上海兰魅、上海大程商贸疑似关联关系的指控进行详细解释说明。
和上述几个问题类似的,除2018年到2019年员工人数此前并未披露外,南极电商的澄清公告几乎是定期报告内容的搬运和拼接。为了获得南极电商关于上述质疑更详细的解释,中国网财经记者数日前已发函至南极电商,至今未获回应。
在一系列动作之后,14日南极电商股价终于迎来久违的大涨,单日涨幅达8.16%。到底是“否极泰来”还是“昙花一现”,中国网财经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