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学习 > 详情

说说文言文之的用法

2025-02-07 03:16:24 阅读(37) 精品歌词网

文言文之的用法

  文言文之的用法有:1、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句:是吾剑之所从坠。2、相当于结构助词“的”,例句:故时有物外之趣。3、译为:他,她,它(们),例句:则其善者而从之。4、译为:往,到…去,例句:奚以九万里而南为。5、译为:这、此,例句:曾不能毁魁父之丘。6、译为:我。

  “之”的所有用法:

  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样”,意为“(他)是我的老师,像这样(我)又怎么(可以)诋毁他呢?③“请京,使居之.”“之”代指处所,表示“那里”.④“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之”,此,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2.“之”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这种情况出现得比较多,在课文中屡见不鲜,主要表示“他”、“她”、“它”.如:①“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之”代指“它”,“默而识之”,意即默默地在心里记住它.②“桓侯故使人问之”,“之”指代他(扁鹊),意即“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扁鹊)”.③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之”指代它(鬼),“急执之”意即赶忙把它(鬼)捉住.

  3.“之”字用作动词,意为“往,到……去”.如:①“吾欲之南海,何如?”“之”意为“到……去”,句子的意思是:“我准备到南海去,怎么样?”②“行不知所之.”“之”意为“到……去”.

  4.“之”字用作助词,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但笔者以为也最复杂,可以分为下面三种:

  ⑴“之”用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如:①“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意即“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②“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两个“之”均是“的”的意思,意即“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方正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

  ⑵“之”字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①“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之”在这里没有实在意义,用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②“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同样,“之”在这里也没有实在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种用法容易和“之”字用作“的”的时候混淆,应注意区分,以免弄错.

  ⑶“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也无实义.如: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久之”,很久,“之”,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②“填然鼓之.”在这里,“之”也是单纯调节音节,没有实义.基本上来说,在文言文中“之”的常见的用法就是上面几种,只要掌握其规律,摸准“之”的用法和意义也是不困难的.

上一篇:评释知南茶温暖 顾北清歌寒什么意思

下一篇:议论所以的意思古文

推荐阅读:

  • 注解形容后悔已晚的诗句

    注解形容后悔已晚的诗句

    形容后悔已晚的诗句: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李商隐2、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浣溪纱》纳兰性德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021-09-23 阅读(37)
  • 注解原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什么?

    注解原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什么?

    原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一》,翻译是: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这首诗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直…
    2021-09-23 阅读(36)
  • 知晓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翻译

    知晓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翻译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的意思是: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出自战国时期荀子的《劝学》,这是一篇论说文,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
    2021-09-23 阅读(27)
  • 注解蔡文姬求情文言文翻译注释

    注解蔡文姬求情文言文翻译注释

    《蔡文姬求情》的翻译是:董祀作屯田都尉的官职,触犯法律被判决死罪。蔡文姬面见曹操请求赦免他。当时大臣、名士以及从远方外国来的使者满满的坐在殿里。曹操对他的客人们说:“蔡伯喈的女儿就在门外,今天我…
    2021-09-23 阅读(31)
  • 了解怀瑾握瑜,风禾尽起什么意思

    了解怀瑾握瑜,风禾尽起什么意思

    怀瑾握瑜,风禾尽起的意思是:比喻美德,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我身上怀有美玉一样的品德,却无人能够欣赏我,能让我的才能尽情的展现出来;含褒义,比喻人的品德高尚。近义词有高风亮节、宁静致远、恬淡寡欲。…
    2021-09-23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