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船》的翻译是(shi):华歆、王朗一起(qi)乘船逃难。途中一(yi)个人想要搭船,华(hua)歆当即感到很为难。王(wang)朗说:“船里恰好(hao)还很宽松(song),为什么(me)不同意?”后来作乱的贼(zei)兵追上来了,王朗想要(yao)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ren)。
华歆说(shuo):“先前之(zhi)所以犹豫不决,正因(yin)为考虑到这种情(qing)况了。既然已(yi)经接纳他了(le),难道可以因为情况(kuang)紧急就抛(pao)弃他呢?”(王朗)于是还像(xiang)当初一样救助(zhu)这个人。世(shi)人通过这件事(shi)来评定华歆、王朗的(de)优劣。
原文:
华歆(xin)、王朗俱乘船避难,有(you)一人欲依附,歆(xin)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he)为不可?”后贼追至,王(wang)欲舍所携人。歆曰(yue):“本所以疑,正(zheng)为此耳。既已纳(na)其自托,宁(ning)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zheng)如初。世以此定(ding)华、王之优劣。
注释:
歆辄(zhe)难之:华(hua)歆当即对此事感到困(kun)难。
俱:一同、一起。
辄:当(dang)即。
幸:幸而,恰巧。
尚(shang):还。
可:肯(ken),愿意。
贼:这里指作乱的人。
舍:丢弃。
本所以疑,正(zheng)为此耳:起(qi)先之所以犹豫(yu)不决,正是因为(wei)考虑了这(zhe)种情况。
疑,迟疑。
纳:接纳,接(jie)受。
托:请托(tuo),请求。
宁:难(nan)道。
邪:(yé)通假(jia)字。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拯:救助。
华歆(xin):三国魏平原高唐(tang)(今山东禹城)人。字子(zi)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