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伤先帝之明的(de)以意思是:议论为主,兼(jian)用记叙和抒情。以恳(ken)切委婉的言辞劝勉(mian)后主要广开(kai)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han)室 还于旧都;同(tong)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xu)国,忠贞不二的思想(xiang)。先帝知道我做(zuo)事小心谨慎,所(suo)以临终时把国家大(da)事托付给我。
全(quan)文(节选)如(ru)下:
“以”在这里指:使;令。
此句出自诸葛亮(liang)的《出师表(biao)》,这篇(pian)表文以议论为主,兼(jian)用记叙和抒情。以恳(ken)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hou)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shang)罚、亲贤远佞(ning),以此兴复汉室 还(hai)于旧都;同时也表达(da)自己以身许(xu)国,忠贞不二的思(si)想。
全文(节选)如(ru)下:
先帝知臣谨(jin)慎,故临崩寄臣以大(da)事也。
受命以来,夙(su)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yi)伤先帝之(zhi)明;故五月渡泸,深入(ru)不毛。今(jin)南方已定,兵甲(jia)已足,当奖率(lu)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rang)除奸凶,兴复(fu)汉室,还于旧(jiu)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di)而忠陛下之职分(fen)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ze)攸之、祎、允之任也。
译文如(ru)下:
先帝知道我做(zuo)事小心谨(jin)慎,所以临终时把(ba)国家大事托(tuo)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lai),我早晚忧愁叹(tan)息,只怕先帝托(tuo)付给我的大任不能(neng)实现,以(yi)致损伤先帝的知(zhi)人之明,所(suo)以我五月(yue)渡过泸水(shui),深入到人烟(yan)稀少的地方。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ding),兵员装备已(yi)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jiang)士向北方进军,平定(ding)中原,希(xi)望用尽我平(ping)庸的才能,铲(chan)除奸邪凶恶的敌(di)人,恢复(fu)汉朝的基业,回到旧(jiu)日的国都。
这就是(shi)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zhi)责本分。至于(yu)处理事务,斟酌情理(li),有所兴革(ge),毫无保留地进(jin)献忠诚的建议,那(na)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ren)的责任了。
扩(kuo)展资料:
蜀章(zhang)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诸葛(ge)亮为丞相。蜀汉建兴元(yuan)年(223年),刘备(bei)病死,将刘禅托付(fu)给诸葛亮。诸葛亮实(shi)行了一系列比(bi)较正确的政治(zhi)和经济措(cuo)施,使蜀(shu)汉境内呈现兴(xing)旺景象。为了(le)实现全国统一(yi),诸葛亮在平息南方(fang)叛乱之后,于建(jian)兴五年(227年)决定北(bei)上伐魏,拟(ni)夺取魏的长安。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临(lin)行伐魏前写给(gei)后主刘禅(chan)的奏章,文(wen)中以恳切的(de)言辞,劝说(shuo)了后主要继承先帝(di)遗志,广开言路,亲贤(xian)远佞,完成兴复汉(han)室的大业。
《出师表》传(chuan)世有二,为(wei)《前出师表》,另有(you)《后出师表》。因建兴(xing)六年诸葛(ge)亮率军出(chu)散关前,给(gei)刘禅又上(shang)一表,即(ji)为《后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