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曲终兮(xi)不复弹三尺(chi)瑶琴为君死的意思是:这个(ge)曲子不能在弹了, 三(san)尺瑶琴将会伴随着你的(de)死而消失,知音难觅。伯(bo)牙擅长弹琴(qin),钟子期(qi)擅长倾听(ting)。伯牙弹琴的(de)时候,心里(li)想到巍峨的泰山(shan),钟子期听(ting)了赞叹道:“好(hao)啊!这琴(qin)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bo)牙弹琴时,心里想(xiang)到澎湃的江河(he),钟子期赞叹道:“好(hao)啊,这琴声宛(wan)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出(chu)自:《列子 汤问 伯牙绝弦》
作者(zhe):列御寇
朝代:战国列
原文(wen):伯牙善鼓琴,钟子期(qi)善听。伯(bo)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yue):“善哉,峨(e)峨兮若泰山!”志(zhi)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nian),钟子期必得(de)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zai)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fu)鼓。
释义:伯牙(ya)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de)时候,心(xin)里想到巍峨的(de)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tan)道:“好啊!这琴声就(jiu)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xin)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a),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xi)的江河!”
无论(lun)伯牙想到(dao)什么,钟(zhong)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ta)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去(qu)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shang)再也没有比(bi)钟子期更了解(jie)自己的知音(yin)了。于是,他(ta)把自己心爱(ai)的琴摔破了,断绝(jue)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扩展资(zi)料
“知音”一词来源于(yu)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shi),相传俞伯牙善鼓(gu)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每次想到什么,子期都能(neng)从琴声中领会到(dao)伯牙所想,两人心(xin)有灵犀,一念相(xiang)通。子期死后伯牙从(cong)此不再弹琴,因为这(zhe)个世上再也没有能(neng)“知音”的人。
千百年来,伯牙和子(zi)期“知音(yin)”的(de)故事感动着(zhe)无数后人,直至今天(tian),人们常用知音(yin)来形容朋友之间真挚(zhi)的情谊。
高(gao)山流水是俞(yu)伯牙和钟子期的(de)知音故事,这(zhe)则故事千百年来一起感(gan)动着人们,人们不(bu)是羡慕俞伯牙的高(gao)超的琴艺,而是羡慕他遇到了(le)一个能听懂(dong)他的琴声的人——钟子(zi)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