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zui)笑陪君三千场不诉离殇(shang)的意思是(shi):陪着你喝酒,那怕是醉了(le),始终都会(hui)笑着陪在你(ni)身边一起走下(xia)去,而不要去想关(guan)于离别这样悲伤的事(shi)情。出自宋代诗人(ren)苏轼的《南乡子·和(he)杨元素时(shi)移守密州(zhou)》,此词当作于熙(xi)宁七年,作者因对杭州(zhou)的依依不舍和对杨桧(gui)人品的敬佩以及(ji)出任州官的喜(xi)悦,故而写下(xia)此词。
原(yuan)文:东武望馀杭。云(yun)海天涯两杳茫。何(he)日功成名(ming)逐了,还(hai)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jin)夜送归灯火冷,河塘(tang)。堕泪羊公却(que)姓杨。
译文:东武(wu)和余杭两地相(xiang)望,但见远隔(ge)天涯云海茫(mang)茫。不知什(shi)么时候才能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到那时我与你同(tong)笑长醉三万场(chang)。不用像世俗(su)的样子用酒来诉说(shuo)离情别绪,痛快的饮宴(yan)从来都另有缘(yuan)由。今夜拿着(zhe)残灯送你归去,走过河塘。恍惚间见(jian)落泪如羊祜的却是(shi)你杨元素啊。
苏轼(shi)(1037年1月8日—1101年(nian)8月24日),字子瞻(zhan),又字和仲,号(hao)铁冠道人、东坡(po)居士,世称(cheng)苏东坡、苏(su)仙,汉族,眉(mei)州眉山(今属四川(chuan)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cheng),北宋著名(ming)文学家、书法家、画家(jia)。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shi)及第。宋神宗时曾在(zai)凤翔、杭州、密州(zhou)、徐州、湖州等地任职(zhi)。元丰三年(nian)(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bei)贬为黄州团(tuan)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hou),曾任翰(han)林学士、侍读学士(shi)、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yang)州、定州等地,晚(wan)年因新党(dang)执政被贬(bian)惠州、儋州。宋徽宗(zong)时获大赦北还(hai),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zhui)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shi)是北宋中期(qi)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le)很高的成就。其文(wen)纵横恣肆;其(qi)诗题材广(guang)阔,清新豪健(jian),善用夸张比喻,独(du)具风格,与黄庭(ting)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pai),与辛弃疾同是(shi)豪放派代(dai)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zhu)述宏富,豪放自如(ru),与欧阳修(xiu)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da)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wei)“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shi)、枯木等。有《东(dong)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le)府》、《潇湘竹(zhu)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deng)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