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功不(bu)受禄的意思是(shi):指没有建立功劳(lao),就不可无故接(jie)受俸禄。也泛指对人(ren)没有好处(chu),就不可接受人家(jia)的馈赠或优(you)待。禄:俸禄(lu)。是一句俗语,全句:无功不(bu)受禄,无(wu)德不受宠(chong)。出自《列子》,意思是:没有功劳不(bu)可接受别人的馈赠和(he)优待,没有品德、没有(you)德行修养的人(ren)不会受到别人爱戴。
“无功不受禄”典(dian)故:
曾参因不愿(yuan)出来做官而漫游四方(fang),身着旧絮袍,手脚长(chang)满了老茧,有时一(yi)连断炊几天,十(shi)年没有添置新衣。鲁(lu)哀公称赞(zan)他是一位贤者(zhe),于是想给他一块封(feng)地。曾参辞谢不受,说:“我听说(shuo)接受别人恩(en)惠的人,对施惠者常(chang)常产生敬畏感(gan);施惠给别(bie)人的人,常常傲(ao)视他人。”为了不(bu)受人傲视或不敬(jing)畏别人,曾参最终没有(you)接受封地。
”无功不受禄”可以引申解(jie)释为:没有帮别人(ren)做事,怎么(me)可以接受别(bie)人的恩惠呢?一般(ban)是推辞别人好意(yi)的话。即(ji):不管别人给什(shi)么东西都(dou)不会要。
曾(ceng)子(公元前(qian)505年—公元前(qian)435年),名参,字(zi)子舆,春秋末(mo)年鲁国南武城(cheng)人(山东嘉(jia)祥县)。是(shi)中国著名的思想家(jia),孔子的晚期弟(di)子之一,与其父曾(ceng)点同师孔子,是儒家(jia)学派的重要代表(biao)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