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木已成荫(yin),公门昼恒静指(zhi)的是:韦应(ying)物本是京兆(zhao)人,在家中排行老三。他在人生的后三十(shi)年,大部(bu)分时间在(zai)地方做官,世(shi)人称他为韦滁州、韦江(jiang)州、韦苏(su)州等。这年立夏,自己在冷冷清(qing)清的衙门(men)里,相思在京(jing)城里的兄弟(di)以及朋友,有点寂寞凄(qi)凉。这句诗出自唐(tang)代诗人韦应物的(de)《立夏日(ri)忆京师诸(zhu)弟》。
原文是:改序(xu)念芳辰,烦(fan)襟倦日永。夏木已成(cheng)阴,公门昼恒静。长风(feng)始飘阁,叠云才吐岭。坐想离居(ju)人,还当惜徂景。
韦应物(wu)(737─791?),长安(an)(在今陕西省西(xi)安市)人,早年充当唐(tang)玄宗的侍卫,狂(kuang)放不羁,后(hou)来折节读书,应举(ju)成进士,任过(guo)洛阳丞。曾(ceng)一度辞官闲居(ju),德宗时历任滁州(zhou)、江州、苏州(zhou)等地刺史,后人称(cheng)他「韦江州」或「韦苏(su)州」。又因曾(ceng)任左司郎中(zhong),也有「韦左(zuo)司」的称呼。
韦应物的(de)诗,以写田园山水著名(ming),部分作品,对安史(shi)之乱后社会乱离、民生疾苦的情况,有(you)所反映。在艺术上(shang),他效法陶渊明(ming),也受过谢灵运和王(wang)维的影响,形成(cheng)自己的一种自然淡远的(de)艺术特色(se),有《韦苏州集》。
「身为里(li)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dong)邻姬」,他这番自(zi)述,不禁使人(ren)联想起在锦衣(yi)玉食绿酒红灯(deng)中长大的高干子弟(di),总是无(wu)法无天,连地方官(guan)也惹不起的。奇怪的是(shi),他却在玩乐够了之后(hou),忽而发愤读书(shu),下决心脱胎(tai)换骨。
后来他做(zuo)过几任县令和刺史,曾(ceng)经严惩不法(fa)军吏,又常感到无(wu)力拯救百姓而自愧(kui),写下了(le)「邑有流亡愧(kui)俸钱」这样(yang)的名句,终于在文学(xue)史上奠定了自己无可(ke)争辩的地(di)位。他的诗卓然名家(jia),「高雅闲谈,自成一家之体」,世以「王孟韦(wei)柳」并称,都(dou)继承陶渊明而(er)各有特色。
他的词不多, 仅《三台》和《调(diao)笑》共四首。「胡(hu)马」一阕,极(ji)写边塞的荒凉,全无一(yi)字写人,却(que)深切地体现了征人(ren)远戍的孤独和烦忧,选(xuan)唐五代词没(mei)有不选这一(yi)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