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生瑜(yu)何生亮比(bi)喻“既生瑜何生(sheng)亮”的意(yi)思是:“既然有我周瑜在世(shi),为什么老(lao)天还要一(yi)个诸葛亮啊?”是三(san)国演义中虚(xu)构的周瑜对自己的(de)才华比不过(guo)诸葛亮的一种叹息(xi)。
注释:
①瑜:周瑜。周瑜(yu)(175年—210年),字公瑾(jin),汉末名将(jiang),庐江舒县(今安(an)徽省庐江县(xian)西南) 人。洛阳令周异之子,堂(tang)祖父周景(jing)、堂叔周忠,都官至太(tai)尉。长壮(zhuang)有姿貌、精(jing)音律,江(jiang)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yu)。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fu)战场平定江东,后(hou)孙策遇刺(ci)身亡,孙权继任(ren),周瑜将兵赴丧,以中(zhong)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zhang)昭共掌众事。建(jian)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shi)集团军队与刘备(bei)军队联合,赤壁之(zhi)战大败曹(cao)军,由此奠定了三分(fen)天下的基(ji)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ling)南郡太守。建安(an)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yu)巴丘(今湖南(nan)岳阳),年仅36岁。
②亮:诸葛亮。诸葛(ge)亮(181年-234年(nian)10月8日[1]),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dou)(今山东临沂(yi)市沂南县)人,三(san)国时期蜀(shu)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jia)、军事家、散文(wen)家、书法家、发明家(jia)。在世时被封(feng)为武乡侯,死后追(zhui)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yin)其军事才能(neng)特追封他(ta)为武兴王。其散文(wen)代表作有《出(chu)师表》、《诫子书》等(deng)。曾发明木牛流马(ma)、孔明灯(deng)等,并改造(zao)连弩,叫做诸葛连弩(nu),可一弩十矢俱(ju)发。于建兴十二年(nian)(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shan)境内)逝(shi)世。
出自《三国(guo)演义》,原文(wen)摘录:
却说周瑜怒(nu)气填胸,坠于马下,左右急救归船(chuan).......
周瑜愈(yu)怒。忽又报孔明遣人送(song)书至。周瑜拆封视之。书曰:“汉军师(shi)中郎将诸葛亮,致书(shu)于东吴大都督公(gong)瑾先生麾(hui)下:亮自柴桑一(yi)别,至今恋恋不(bu)忘。闻足下(xia)欲取西川,亮窃以为(wei)不可。益州民强地险(xian),刘璋虽暗弱,足(zu)以自守。
今劳师远征,转(zhuan)运万里,欲收(shou)全功,虽吴(wu)起不能定其规,孙(sun)武不能善其后也。曹(cao)操失利于赤壁,志岂须臾忘报仇哉?今(jin)足下兴兵远征,倘操乘(cheng)虚而至,江南齑粉矣(yi)!亮不忍坐视,特(te)此告知。幸垂照鉴。”周瑜览(lan)毕,长叹(tan)一声,唤左右(you)取纸笔作书(shu)上吴侯。乃聚众将曰:“吾非不欲尽(jin)忠报国,奈天(tian)命已绝矣。汝等善事(shi)吴侯,共成(cheng)大业。”言讫,昏绝(jue)。徐徐又醒,仰天长叹(tan)曰:“既生瑜(yu),何生亮!”连叫(jiao)数声而亡(wang)。寿三十(shi)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