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学习 > 详情

著名的历史故(gu)事

2025-02-05 10:47:09 阅读(28) 精品歌词网

著名的历史故(gu)(gu)事

  著名(ming)的历史故事有:1、三家分(fen)晋:是指中国(guo)春秋末年,晋(jin)国被韩、赵、魏三家(jia)瓜分的事件。2、王莽改制:又称(cheng)王莽新政,是新朝皇帝(di)王莽为缓(huan)和西汉末(mo)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dun)而采取的一系列(lie)新的措施(shi)的托古改制。3、黄巾起义:是东汉晚(wan)期的农民战争,也是(shi)中国历史上规(gui)模最大的一(yi)次宗教形式组织的(de)民变之一,开始于(yu)汉灵帝光和七(qi)年。

    具体介绍:

  1、三家分晋(jin)

  三家(jia)分晋是指中国春秋(qiu)末年,晋国(guo)被韩、赵、魏(wei)三家瓜分(fen)的事件。

  在历史上,“三(san)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zhan)国之始的(de)分水岭。司马光(guang)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

  公元(yuan)前403年(周威烈王(wang)二十三年),周威烈王封(feng)三家为诸(zhu)侯。司马光的编年体史(shi)书《资治通鉴》的记载(zai)就从这一事件开(kai)始:“周威烈王二十(shi)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si)、赵籍、韩虔为(wei)诸侯……”,作为(wei)春秋与战国(guo)的分界。

  从公元(yuan)前633年晋(jin)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qi),六卿一直把(ba)握着晋国的(de)军政大权。到晋(jin)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zhong)行氏六卿相互倾(qing)轧。

  后来赵把范、中(zhong)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you)联合韩﹑魏灭掉(diao)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gong)元前403年周威烈(lie)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zhu)侯。到公(gong)元前376年,魏武(wu)侯﹑韩哀侯﹑赵(zhao)敬侯瓜分了晋国(guo)公室。

  2、王莽(mang)改制

  王莽改制又称(cheng)王莽新政(zheng),是新朝皇帝王莽(mang)为缓和西汉(han)末年日益加剧(ju)的社会矛盾而(er)采取的一系列新(xin)的措施的“托古改制”。包括土地改(gai)革、币制改革(ge)、商业改革和(he)官名县名改革。

  初始元年(8年(nian))王莽接受孺子婴(刘婴)的禅让(rang)后称帝,改国(guo)号为“新(xin)”,改长安为常(chang)安,作为(wei)新朝都城,王莽(mang)开中国历史上通过符命(ming)禅让作皇帝(di)的先河。王(wang)莽开始进行的全(quan)面社会改革。

  王莽仿(fang)照《周礼(li)》的制度推(tui)行新政,屡次改变币(bi)制、更改(gai)官制与官名、以王田(tian)制为名恢复“井田制”,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shou)归国有、耕地重新分配(pei),又废止奴隶(li)制度,建立五均(jun)赊贷(贷(dai)款制度)、六筦政(zheng)策,以公权力(li)平衡物价,防止商人剥(bao)削,增加国库收入。

  刑罚、礼仪、田宅车(che)服等仪式,不停回复(fu)到西周时代的周礼模(mo)式。

  但王(wang)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jiu)西汉末年(nian)的社会危机,反(fan)而使各种矛盾进一(yi)步激化,由于政策多迂通(tong)不合实情处,百姓未蒙(meng)其利,先受其害,朝令(ling)夕改,使百姓官吏(li)不知所从,不断引(yin)起天下各贵族和平民(min)的不满。

  到(dao)了天凤四年(17年)全国发生蝗灾(zai)、旱灾,饥荒四起,各地农(nong)民纷起,形成(cheng)赤眉、绿林大规(gui)模的反抗。导致新朝(chao)的灭亡。

  3、黄巾起义(yi)

  黄巾起义,是东汉晚(wan)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shang)规模最大的(de)一次宗教形式组织(zhi)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nian)(公元184年),当时朝廷(ting)腐败、宦(huan)官外戚争斗(dou)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qu)疲弱。

  又因全国大旱(han),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jian),走投无路的(de)贫苦农民在巨鹿(lu)人张角的号令下,纷(fen)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cang)天已死,黄天当(dang)立,岁在甲子,天下(xia)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dong)了猛烈攻击。

  并对东汉(han)朝廷的统治(zhi)产生了巨大的冲击(ji),为平息叛乱(luan),各地拥兵自重,虽(sui)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zhong),但军阀(fa)割据、东(dong)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ye)不可挽回,最终导(dao)致三国局面的(de)形成。

  4、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指在(zai)西晋时期塞外众多(duo)游牧民族(zu)趁西晋八王之乱,国(guo)力衰弱之(zhi)际,陆续建立数个(ge)非汉族政权,形(xing)成与南方汉人政(zheng)权对峙的(de)时期。

  “五胡”主要指(zhi)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da)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shi)西晋末各乱华(hua)胡人的代表,数目(mu)远非五个。

  百余年间,北方各族(zu)及汉人在华北地区建立(li)的国家达(da)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yi),其中存在时间较(jiao)长和具有重大(da)影响力的有五胡十(shi)六国。后北方被前(qian)秦统一,中国呈现(xian)出前南北朝特征(zheng)。

  西晋“八(ba)王之乱”,胡人趁乱反晋。西晋(jin)灭亡后,出于避乱(luan),晋朝皇室和北(bei)方黄河流域广大(da)居民进入安定的(de)长江流域,史称衣冠南渡。南渡导(dao)致了经济重(zhong)心南移。

  五胡乱华的时(shi)间一般从西晋灭亡(wang)(316年)开(kai)始算起,一直到鲜卑北魏统(tong)一北方(439年)。有(you)的学者也称之为“永(yong)嘉之乱”、“中原陆沉(chen)”、“中原沦陷”等。

  这一时期,历(li)史学家普遍认为是汉民(min)族的一场灾难(nan)。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sui)朝,589年灭陈朝,方使(shi)中国结束了(le)300年的动乱(luan)和分治。

  5、陈桥兵变

  陈桥(qiao)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dong)的取代后(hou)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shi)件,此典(dian)故又称黄袍加身。

  959年,周世(shi)宗柴荣崩(beng),七岁的周(zhou)恭帝柴宗训即(ji)位。殿前都点(dian)检、归德军节(jie)度使赵匡(kuang)胤,与禁军高(gao)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qi)等掌握了(le)军权。

  960年正月初一(yi),传闻契(qi)丹联合北汉南下攻(gong)周,宰相范质等(deng)未辨真伪,急遣赵匡(kuang)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di)。周军行(xing)至陈桥驿,赵匡(kuang)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huang)袍加在赵匡(kuang)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di)。

  随后,赵匡胤率军回(hui)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wang)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ru)城,胁迫周恭帝禅位(wei)。赵匡胤即位后,改国(guo)号为“宋(song)”,仍定(ding)都开封。石(shi)守信、高怀德(de)、张令铎、王审锜、张光(guang)翰、赵彦徽皆得授(shou)节度使位号(hao)。

上一篇:梗阳人有(you)狱文言(yan)文翻译

下一篇:念奴娇昆仑(lun)翻译

推荐阅读:

  • 渴的四字成(cheng)语

    渴的四字成(cheng)语

    渴的四字成语(yu)有:如饥似渴、临(lin)渴掘井、爱才(cai)若渴、望(wang)梅止渴、爱才如渴、说(shuo)梅止渴、如(ru)渴如饥、渴者(zhe)易饮、求知若渴、求贤(xian)如渴、渴而(er)掘井、求贤若渴、渴(ke)而穿井、思贤…
    2022-01-24 阅读(28)
  • 涤生的意思(si)

    涤生的意思(si)

    涤(di)生的意思是:指浴火重(zhong)生。涤生是(shi)曾国藩的(de)号,出自(zi)秉钰写给曾(ceng)国藩的一封信,原(yuan)文为:比如点灯,灯油耗尽(jin)时,风就不会(hui)有可乘之机(ji)把火吹灭,你的懒怠(dai)的心也…
    2022-01-24 阅读(23)
  • 关于梅花的(de)诗句

    关于梅花的(de)诗句

    关于梅花的诗(shi)句有:1、暖(nuan)雨晴风初破(po)冻,柳眼梅腮,已觉春(chun)心动。——李清照《蝶恋(lian)花·暖雨晴(qing)风初破冻(dong)》2、来日绮(qi)窗前,寒梅著(zhu)花未。—&mdash…
    2022-01-24 阅读(22)
  • 西陵峡的(de)翻译

    西陵峡的(de)翻译

    江水又向东,经(jing)过西陵峡(xia)。《宜都记》里说:从黄牛滩向东进(jin)入西陵峡,至西(xi)陵峡的出口(kou)一百里左右(you),山水曲曲折折,两(liang)岸山脉高峻、重重叠(die)叠,不是日中或夜半,看不见日月,绝…
    2022-01-24 阅读(24)
  • 先人墓前(qian)去祭扫(sao)的先人是什么意思

    先人墓前(qian)去祭扫(sao)的先人是什么意思

    先人墓前(qian)去祭扫的先人(ren)意思是:通常指比(bi)自己大一(yi)倍的去世的的人(ren),譬如父辈、叔辈等。先者,具体(ti)的意思是提前走的人。整句为:清明(ming)节,雨纷纷(fen),先人墓前去祭扫。清明节,又称…
    2022-01-24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