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拼音(yin)是:nián。
年字最早见(jian)于甲骨文,其本义是(shi)年成,五谷成熟,即(ji)《说文解字》:年(nian),谷熟也。引(yin)申为一年的收成(cheng)、年纪、年节(jie)、年代、每年(nian)的等义,又(you)是时间单位,指地球环(huan)绕太阳公转一(yi)次所需的约365又1/4太阳日的(de)周期。
字源演(yan)变:
年,会意兼形声(sheng)字。甲骨文的"年"字(图1),上部是一束穗子(zi)向下垂的(de)禾谷的象形,下部是一(yi)个弯着腰、臂向下伸的(de)人的象形,二者合起来(lai)像人负禾之(zhi)形,表示丰收、收获等(deng)义,"人"也兼表声。金文中"年(nian)"字(图2)的形状跟甲骨文中(zhong)的很相似,只是(shi)下垂的谷穗更明显,人的腰也(ye)更弯,稍微有(you)点变化的(de)是人与禾(he)连在一起(如图3、图4)。发展到(dao)小篆阶段(duan),篆文整齐(qi)化,"年(nian)"(图(tu)12)下(xia)部的"人(ren)"讹变为"千","年"由(you)此转化为形声字,禾形(xing),千声。其隶书(shu)字形(图14、图(tu)15),"禾"最后两笔以及"千"的(de)第一笔,都(dou)变成了直线(xian)。隶变后楷书写作(zuo)"秊"。俗(su)作"年"。最初"人"头顶着(zhe)"禾"的(de)样子,彻底消失了。如今规范化,以(yi)"年"为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