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服的意(yi)思解释《散(san)步》:相(xiang)信,佩服。
原文:
《散步》莫怀戚
我们在(zai)田野散步(bu):我,我的母亲(qin),我的妻子和儿(er)子。
母亲本(ben)不愿出来的(de)。她老了(le),身体不好(hao),走远一点就觉(jue)得很累。我说(shuo),正因为如(ru)此,才应该多走(zou)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tou),便去拿外套。她现(xian)在很听我的话,就像(xiang)我小时候(hou)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de)春天来得太(tai)迟,太迟了(le),有一些老人挺不(bu)住。但是春(chun)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yi)个严冬。
这南方(fang)初春的田(tian)野,大块(kuai)小块的新绿随意地(di)铺着,有(you)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nen)芽也密了;田里的冬(dong)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pao)。这一切都使(shi)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ming)。
我和母亲走在前(qian)面,我的(de)妻子和儿(er)子走在后面(mian)。小家伙突(tu)然叫起来(lai):“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ma)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le)。
后来(lai)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da)路平顺;我的儿子要(yao)走小路,小路有(you)意思。不过,一切都(dou)取决于我。我的母亲(qin)老了,她早(zao)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er)子;我的儿子(zi)还小,他还习(xi)惯听从他高大的父(fu)亲;妻子呢(ne),在外面,她总是(shi)听我的。一霎时(shi)我感到了责(ze)任的重大。我想一(yi)个两全的办法,找不(bu)出;我想拆散一(yi)家人,分(fen)成两路,各得其所,终(zhong)不愿意。我决定(ding)委屈②儿子,因为我伴(ban)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mo)孙儿的小脑瓜(gua),变了主意(yi):“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sui)小路望去:那里有金(jin)色的菜花,两行整齐(qi)的桑树,尽头一口水(shui)波粼粼的鱼塘。“我走(zou)不过去的地方(fang),你就背着我(wo)。”母(mu)亲对我说。
这样(yang),我们在阳光(guang)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yu)塘走去。到了一(yi)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qi)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er)子。我的母亲虽然(ran)高大,然(ran)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jing)幼小,自然也轻:但我(wo)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hen)仔细,好像我(wo)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qi)来,就是整个世界(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