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不必用兮(xi)贤不必以(yi)翻译:忠臣不(bu)一定被任用(yong)啊,贤者不一(yi)定被推荐(jian)。出处战国时(shi)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九(jiu)章·涉江》。原文节选,接舆髡首兮,桑(sang)扈臝行。忠不必用(yong)兮,贤不必(bi)以。伍子逢殃兮(xi),比干菹醢。与前(qian)世而皆然兮,吾(wu)又何怨乎今之人!余(yu)将董道而不豫(yu)兮,固将重昏(hun)而终身!
译文:接舆剪去头发啊,桑(sang)扈裸体走路。忠臣不(bu)一定被任用啊(a),贤者不一定(ding)被推荐。伍(wu)子胥遭到(dao)灾祸啊,比(bi)干被剁成肉泥。与前(qian)世相比都是这样啊(a),我又何必埋(mai)怨当今的人呢!我要遵(zun)守正道毫不犹豫啊(a),当然难免终身处(chu)在黑暗之中。
扩展资料
此(ci)诗可分为(wei)五段。第一段述(shu)说自己高尚理(li)想和现实的矛盾,阐明这次(ci)涉江远走的基本(ben)原因;第(di)二段叙述一路走来(lai),途中的(de)经历和自己的感慨;第(di)三段写进入溆浦以后,独处深山的情(qing)景;第四段从自己本(ben)身经历联系历史(shi)上的一些忠(zhong)诚义士的遭遇,进(jin)一步表明自己的政治(zhi)立场。
第五段批判(pan)楚国政治黑暗,邪佞之(zhi)人执掌权柄,而贤能(neng)之人却遭到迫害。全诗写景抒情有(you)机结合,比(bi)喻象征运用娴熟(shu),体现了诗(shi)人高超的艺术水平。
作(zuo)者简介:屈原,中国战(zhan)国时期楚国诗人、政(zheng)治家。出生(sheng)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hu)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ping),字原;又自云名(ming)正则,字灵(ling)均。楚武王(wang)熊通之子屈瑕的后(hou)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de)教育,博闻(wen)强识,志向远大。
早(zao)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lv)大夫,兼管内(nei)政外交大事。 他提(ti)倡“美政(zheng)”,主张对(dui)内举贤任能,修明法(fa)度,对外力(li)主联齐抗秦(qin)。因遭贵族排(pai)挤诽谤,被先后流放(fang)至汉北和沅湘流(liu)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gong)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luo)江,以身殉(xun)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