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识字加油站
1.“识字加(jia)油站”意在让孩子通过形(xing)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字形特(te)点,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比如“刀锋”的“锋”是金字旁,与(yu)金属有关。“蜂”是虫字旁,与昆虫有关。山峰的峰是山字(zi)旁,与山有关。
2.第二组三个生(sheng)字,孩子们区分起来有点困难(nan),“墓”“入土为安”。“幕”“巾与(yu)布有关,开幕、落(luo)幕。“慕”指依恋、思念、向往(wang),比如“爱慕”、“朝思暮想”。
二、字词句运用
1.八个关于“言”“语”的成语,表示不说话的是不言不语;表(biao)示说话少的是:只言片(pian)语,三言两语,少(shao)言寡语;自己对自己说话是(shi)自言自语;动听的话是甜言蜜语(yu);豪迈的话是豪言壮语;说不(bu)完的话是千言万语。
除了理解词语的意(yi)思,还好能把这些词语运用到具体(ti)的语境中去,比如在课堂上我们就(jiu)进行了这样的训练。
另外,还可以让(rang)孩子们说一说,还有哪(na)些和言语活动有关的成语。
2.句子部(bu)分是让孩子掌握在(zai)事物前面加上贴切的形容(rong)词,使其特点表(biao)达的更清楚更具体。
可以先让孩子观察图片人物,孩(hai)子能说出:老人,接着(zhe)看能突出其特点的部(bu)位,头发、脸、手(shou)、衣服。再说一说怎么样的(de)头发?以此类推,让孩子明白:适当的形容词能够把人物或者(zhe)是具体的事物特点表达(da)的特别清楚,具体让听的人脑中立马(ma)能够浮现画面。
接(jie)着再出示课本上提供的两(liang)句话,让孩子们读(du)一读,感受“细长的”是突出形(xing)状特形声字点、“雪(xue)白的”是突出颜色(se)特点。
两句话读完,可(ke)以再从课本中找找还有哪些运(yun)用形容词把事物特点描述的非常(chang)清楚具体?孩子们在课文中找完、读完(wan)之后,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加形容词时可以从形状,颜(yan)色,大小,状态等角度入手(shou)。
很多孩子在给句子的(de)主干词语补充形容词的(de)时候,不是词汇量缺乏,而是因为没(mei)有切入点。所以我们要教给孩子思考的(de)角度。
后面有两道(dao)句子练习。我们要引(yin)导孩子从天空的“大”、“蓝”去补充词语,而气球则可以从(cong)颜色以及形状补充形容词,池塘可以从(cong)池水的颜色、池塘的(de)大小以及状态去写词,而荷(he)花可以从颜色、姿态寻找形容词。
三、书写提示
4个生字(zi)分为两组,一组左短右长,一组左(zuo)长右短。除了要把握好左右(you)的长宽比例,还要注意(yi)左右笔画之间的穿插避让(rang)、高低照应。
另外,除了这4个字,还要让孩子从课本中已经学过的(de)生字里找一找:还有哪些生字是左长右(you)宽或左宽右长的?
四、日积月累
《江雪》全班只有5个孩子是不(bu)会背的,其余31个孩子在(zai)读之前都已经能够完熟(shu)练背诵。
但是(shi)在认读诗中的个别生字词的时候,还是会出现会背的却不会认(ren)读生字,还是说明孩子没有(you)将字形和字音统一起来识记。
学习故事首(shou)先要读准字音、读好节奏停顿(dun),其次是要读懂诗意。
“千”和“万”是虚指(zhi),形容数量非常多,“绝”是断绝,表示没有。“蓑笠翁(weng)”是身穿蓑衣头戴(dai)斗笠的渔翁。关键词读(du)懂了,可以试着(zhe)将诗意完整说一说。
读懂(dong)诗意之余,可以让孩子(zi)尝试着去读一读诗中的感情。
在课堂(tang)上我问孩子们“诗的第一(yi)句着力描写了寒冬,千(qian)座山万条路没有鸟和人的踪迹,毫无生机,令人觉得非常孤(gu)寂。而渔翁却迎风(feng)冒雪,独自垂钓于江上,为什么呢?”孩子们说“为了(le)锻炼身体。”“为了让自己很勤劳。”看看,这就是我们课堂上一直(zhi)强调积极向上价值观(guan)的教育成效,真是令(ling)我哭笑不得!
此时(shi)不得不向孩子们讲一讲柳宗元创作此诗(shi)的写作背景了,在简单(dan)的给孩子们描述柳宗元(yuan)当时被贬之后,孩子(zi)们才大概理解诗中的(de)感情。
这里要表扬李跃(yue),他在读诗意一(yi)步时候,就已自信分享自(zi)己读诗的感悟“诗人千万孤独”!是啊(a),第一个字竖着读(du),可不就是诗人当时的心情嘛!
在(zai)完成这一首诗的读背(bei)之后,可以让孩子们对(dui)比清朝王士祯的《题秋江(jiang)独钓图》同样是写独自垂钓,而清(qing)朝王士祯则写出了那一个悠然自(zi)得的渔翁形象。
五、我爱阅读《刻舟求剑》
首先要读懂课题,“求”是指寻找。刻(ke)舟求剑是寓言故事而形(xing)成的一个成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事物总(zong)是在不断变化的,要用发(fa)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于是要善于思考(kao),懂得变通。
类似类似的成语还有很(hen)多,比如:亡羊补牢,拔苗助长,叶(ye)公好龙,画龙点睛,对牛(niu)弹琴等。
六、口(kou)语交际《商量》
看似简单的两点要(yao)求:注意商量的语气(qi)、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但(dan)孩子们说起来却并不简单(dan),写起来就更有(you)难度了。
根据课(ke)本中给的例子,我整理了3点建议(yi),第一提出商量要求,第二说清楚自(zi)己的想法,要注意(yi)运用商量的语气(qi)和礼貌用语,第三意见不同时不勉(mian)强对方,不发脾气。
另外,对于一部分理解能力弱,吸(xi)收比较慢的孩子,我整理(li)了一个回答模板,只是给(gei)没有头绪实在不会说的孩子参考。但是,我还是提倡孩子有自己的思(si)考,有自己的语言表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