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有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这为首的“金”指(zhi)的就是钟的声音。编钟,中(zhong)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主(zhu)要由青铜铸造,编钟兴起于推(tui)行礼乐制度的西周,盛行于礼崩乐坏(huai)的春秋战国时期至秦汉初期。
“曾侯乙编钟”中(zhong)“曾”是指曾国(guo),“侯”是爵位,“乙”是名字。所以(yi)“曾侯乙编钟”的正确读法(fa)应该是“曾侯/乙(yi)/编钟”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中曾(ceng)对“曾侯乙编钟”有这样(yang)一个特别形象的描述。它(ta)就是这样Duang的一声,改写了(le)世界音乐史。
从(cong)我们学习历史,学习礼乐文化,学(xue)习古代出土青铜器开始,“曾侯乙编(bian)钟”就是必不可少的,是一个(ge)绕不开的话题。在现存的(de)中国古代音乐文物中,“曾侯乙(yi)编钟”的规模,工艺和其音乐历(li)史价值,都是首屈一指(zhi)的。如果说有哪件国宝可以代替中国(guo)?曾有考古学家称:无外(wai)乎两件,一是秦始皇兵(bing)马俑,再者就是(shi)曾侯乙编钟。
一、“曾侯乙编钟(zhong)”的前世今生1、江汉(han)诸姬尽灭于楚,唯曾独存
“曾侯乙编钟”铸造于战国早期的随国(今随(sui)州地界),也可以说是曾国(guo)。距今2400余年,全套编钟由65件青铜编(bian)钟组成,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cheng)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上(shang)层为钮钟,共计19件;中下层为甬钟(也称角钟),共计(ji)45件;最大的钟重203.6千(qian)克,最小的钟重8千克。“曾侯乙编钟(zhong)”还有一个特别的(de)“缚钟”,是楚惠王为曾(ceng)侯乙的逝世而特(te)别赠送的;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dao)的,全套65件“曾侯乙(yi)编钟”
公元前506年(nian),吴国攻破楚国郢都(dou),楚昭王逃亡随国。随后吴王以划归土(tu)地为条件,利诱随君(jun)交出楚王,随君不顾吴王(wang)威逼利诱,拒绝交出楚王。自此,楚国和曾国结盟。曾侯乙出生(sheng)于公元前475年后,在公元前463年前后成为诸侯王。
史(shi)料上并没有关于曾侯乙这个人的明确(que)记载,但据后世相关考证,曾侯乙酷(ku)爱乐器制造及音律研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军事(shi)家。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弱肉(rou)强食,当时江汉地区的各个(ge)小国都被楚国吞(tun)并。只有小小的曾国,存续甚久,除了曾楚之前的历史结盟(meng),也与曾国的礼乐文化,曾(ceng)侯的外交能力有很大关系。
曾国国君是周朝王族后裔,西周(zhou)的礼乐制度,在春(chun)秋后期已趋近于“礼崩乐坏”的状态(tai),但曾国却很好的继承及发扬了西(xi)周的礼乐制度。“一钟双音”谐音“双赢”,两音一正一侧,共存(cun)于一钟之上,就好似楚国(guo)和曾国,纵使天下纷争,杀伐不断(duan),但楚曾两国却能顾不干扰,和(he)谐共存。
2、今生重现,改写世(shi)界音乐史
“曾(ceng)侯乙编钟”于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sheng)随县一个当时的驻地扩建厂(chang)房附近,当时准备对红色砂岩(yan)山冈实施爆破时,突然发现了大片褐色(se)泥土。
经考古人员的(de)考察之后,确认下面是一个古墓(mu)。当时的墓室规格(ge)类似于现在的三室一厅,编钟(zhong)就处于中堂(也就(jiu)是客厅),当时曾(ceng)侯乙编钟的出土伴随着(zhe)大批音乐文物一起。而曾侯乙(yi)编钟的每件甬钟外(wai)表上都刻有“曾侯乙乍寺”和有关音乐(le)内容的铭文。钟铭的发现(xian)改变了人们对于中国先秦乐(le)律学水平的认知,摒弃了所(suo)谓的“中国的七声音阶是从欧洲传(chuan)来”的说法。
“曾侯乙(yi)编钟”除了保存完好(hao),做工考究,纹饰精美外,更令人惊(jing)叹的是它的声音。编钟钟体总重2567公斤,但(dan)编钟发出来的音色却纯正(zheng),清亮,直击灵魂的乐音。先(xian)秦的钟都是“合瓦形”,像两块瓦片合盖在(zai)一起一样,并不是一个(ge)圆形,如果是圆形的钟,敲击一下(xia),声音发散为一种音。但是“合瓦形”的编钟,却有“正音”和“侧音”之分,同一个钟敲击不同(tong)的部位却可以发出(chu)两种不同的声音,两个乐音(yin)之间相差三度,是为“一钟双音(yin)”。
全套编钟一共12个半音齐备,其音域跨5个半(ban)八度,比起现代的钢(gang)琴只少了一个八度。两千年来,西周以来的“雅乐”用(yong)的都是“宫商角(jiao)徵羽”五声音阶,七声音阶一直是(shi)被认为从欧洲传来(lai)。直到“曾侯乙(yi)编钟”的出土,人们才发现,编(bian)钟可以演奏五声(sheng),六声或七声音(yin)阶乐曲,具有欧洲键盘乐器的功(gong)能,能够完整演绎现代所(suo)有曲目,曾侯乙编钟是轴心时(shi)代音乐文化的高(gao)峰,是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ji)。
二、跨越千年的金鸣之音1、华(hua)夏正音,让世界聆听中国(guo)
“曾侯(hou)乙编钟”自出土至今,一(yi)共只奏响过三次,第一次是在编钟(zhong)出土后的三个月,正逢当年建军节,曾侯乙编(bian)钟第一次向世人发出了(le)它那雄浑而又浪漫的千古(gu)绝响。第二次是在1984年,为了庆祝中华人民(min)共和国成立35周年,编(bian)钟在北京中南海(hai)怀仁堂奏响,各国驻华使节纷纷(fen)为之倾倒。第三(san)次是1997年香港回(hui)归的时候,为了庆祝这一举国盛事,曾侯乙编钟再次向世界发出了历史性(xing)的声音。一曲《1997—天、地、人》让世界聆听中(zhong)国。
编钟出土的时候,钟体都是完好无损的,甚至连青铜色都保持完好(hao),因为是从水里(li)出来的,尽可能的隔绝了(le)空气腐化。但是(shi)敲击钟体的击槌基本都腐(fu)烂了,不知道要用什么槌子敲击编钟,也不知道编钟真正(zheng)的声音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为此,无(wu)数人开始尝试各(ge)种办法研制钟槌。
现在大(da)家看到的T形槌和长棒都是(shi)根据曾侯乙墓中同期出土的彩绘盒(he)上演奏的样子进行复制的,但这种传(chuan)统的击槌只能演奏慢一点的乐曲,且音色是固定的。而现在的一些新型(xing)击槌,是后来研究出来(lai)的,他们可以敲击出不同的声(sheng)音,不一样的感觉,也会有更丰富多彩的(de)演奏方式。
比如,橡胶击槌发音绵(mian)延浑厚;竹刷击槌连续不断(duan);尼龙击槌,发音清脆透亮,木质击槌(chui),发音圆润饱满……除此之(zhi)外,世上还有哪一种乐器,就连随着(zhe)敲击道具的不同,音色也完(wan)全不同,可谓千变万化。我们大可想(xiang)一下,或许现在(zai)我们听到的编钟发出的(de)声音仍然不是当时编钟的完整表现形式(shi)。但即便是这样,“曾侯乙编钟”所发出的华夏(xia)正音依旧让世人为之倾迷(mi)。
2、礼(li)仪之邦,谱写盛世(shi)乐章
中国自古便是礼仪(yi)之邦,礼乐之国。子曰:“兴与诗,立(li)与礼,成与乐”是指一个人的修(xiu)养是从学诗开始的,立足于世(shi),是依靠人伦之礼,而最(zui)终有所成就,源自于礼(li)乐陶冶出来的美(mei)好和谦让。
“曾侯乙(yi)编钟”不仅仅是在音乐文化上具有(you)历史性意义,同时,它代表着中华民族(zu)几千年来的“孝悌忠信,礼(li)义廉耻”乐有八音,人有(you)八德;中国人骨子里(li)带来的文化自信,“曾侯乙编钟(zhong)”给了我们答案。
传承(cheng),让文化得以延续。“曾侯乙编钟”自(zi)出土至今,一共只制作了五套复(fu)制品。除最先复(fu)制的那套外,其余四套分别存放(fang)在湖北省博物馆编钟演奏厅、台湾鸿禧美术馆、陕西黄帝陵、湖北随州博物馆。其中湖(hu)北省博物馆编钟演奏厅的这(zhe)套编钟是使用频率最高(gao)的一套,除周一闭关外,基(ji)本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场编钟表演(yan),由专业人士演奏古典美曲。
湖北省(sheng)博物馆万全文副馆长认(ren)为,编钟乐团的演奏第一是(shi)要雅俗共赏,第二是要反映当时(shi)的荆楚浪漫文化特(te)色。关于弘扬和宣传(chuan)编钟音乐文化,万馆长说,未来一定会重点(dian)打造编钟,把编钟文化的(de)特色做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让编钟能够走向海外,弘扬中华优秀传(chuan)统文化。
现在在(zai)武汉音乐学院,开设有全国(guo)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ge)编钟古乐演奏课。同时,还开办了第一(yi)个青年编钟乐团,成员大多是“90后”甚至“00后”,他们走访(fang)全球各地,为世界各国人(ren)民带去中国的声音。在我们这一辈人(ren)手中,已经有了2400年历(li)史的编钟又焕发(fa)出了它不一样的(de)生命力。礼仪之邦,让我(wo)们共同谱写这独属于“曾(ceng)侯乙编钟”的盛世乐章(zhang)。
三、结语“泱泱华夏(xia),浩浩正音。”这来自(zi)孔子时代的声音,为当今时代所奏(zou)响。怀着敬畏与好奇,我们(men)小心翼翼的去走近她,屏息而清晰(xi)的听到她跨越千年的呼吸声。一切那么近,又那么遥远,每一声都在诉说(shuo)着一个华夏民族的(de)故事。
如今,摆放在(zai)湖北省博物馆玻璃柜中的她,凝神庄重(zhong),当人们开始忽略她的乐器本体时(shi),我们发现她的生命力其实一(yi)直在延续,续写着中华(hua)正统之音的篇章(zhang)。
有人(ren)说:“只见其形(xing),未闻其音,不算认识编钟”那就让我(wo)们com一起,走进编钟,走进曾侯乙(yi)时代,聆听这跨越千年的(de)金鸣之音。
参考文献:
1、曾侯乙编钟:音乐史上的空前发现(xian)
2、湖北省博物(wu)馆“曾侯乙编钟”典藏馆
3、《国家宝藏(cang)》第一季第二期第三篇章
4、《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