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的同学们当时还小可能不记得,但是我相信2000年以前出生的朋友们应该还是对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非典事件有着比较深刻的印象。
当时我还在上小学,那段时间学校天天播放预防非典的注意事项,每个班里都架着一口锅煮醋,家家户户必备板蓝根和厚口罩,甚至我们这些小学生的书包里都被要求放着体温计、口罩和板蓝根冲剂。
上面这张图是一只闯入民居被捉到笼子里准备放归山林的亚成体果子狸。
在闹非典的时候,有科学和医学界的学者在广东市场上售卖的果子狸体内提取出了SARS冠状病毒,发2005年布消息称非典是从果子狸传染给人类的。
霎时间果子狸从鲜为人知一下子变成了妇孺皆知、臭名昭著的动物,人人谈之色变、咬牙切齿。
我还记得当年的新闻中有报道过国内许多养殖果子狸的养殖场都被关闭,绝大多数人工养殖的果子狸遭到相关处理,甚至在广东人的饭桌上都销声匿迹了。
当时的电视媒体接下来拍摄和发布了很多关于保护动物的环保公益广告,大意就是说非典是人类喜欢“吃野味”的后果,是大自然对人类展开的报复行为,呼吁大家保护野生动物,不要乱吃,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关于果子狸和非典病毒的关系,这些年也一直颇有争议,一开始人们认为果子狸就是非典的罪魁祸首,但经过2005年和2008年的后续研究,发现其实果子狸携带的病毒只是SRAS病毒树的一个分支,跟人类当年感染的是并列的两支,这说明果子狸其实也是被感染的,最多属于中间宿主。
而携带病毒与人类SARS病毒最接近的动物是中华菊头蝠(Rhinolophus sinicus),它极有可能是非典事件的真正大BOSS。
非典过后,果子狸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前段时间还有感兴趣的朋友来后台问过我是不是果子狸当时被人类给秘密灭绝了。
其实并没有,果子狸的野生种群目前来说数量还很稳定,并未受到威胁,在IUCN的濒危等级中被定为“无危(LC)”。
在我国,果子狸还被收录进了“三有”保护动物名录中,私自捕捉或捕杀20只以上即构成犯罪,民间饲养或养殖果子狸需要向林业部门报备并申请办理相关证件,否则同样违法。
果子狸(Paguma larvata)是食肉目、灵猫科、花面狸属的动物,所以它的正式名字应当叫做花面狸,果子狸是被大家叫习惯了的俗名,流传度太高了所以也没有必要纠正了。
果子狸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东南亚、日本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山脚下的森林中,是一种食域颇为宽广的杂食动物。
在饮食方面,果子狸是十足的机会主义者,它们会根据分布地和季节的差异寻找不同食物,例如植物嫩叶、水果、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啮齿动物等,有时还会去树上掏鸟巢找食物,不怎么挑食。
从外形上看,果子狸跟以下几种动物很像:鼬獾、狗獾、猪獾、斑林狸、貉、浣熊、麝香猫(灵猫)。我甚至能预料到评论中会有人说出如下言论:这明明是浣熊;这个东西在我们那叫獾子;这是貉子吧……等等。
首先,浣熊是美洲的动物,中国没有原生分布地;鼬科与灵猫科的体型有点相似但也挺容易区分,果子狸只有面部有黑色斑纹,通体锈灰色。另外,本文配图都是正儿八经的果子狸,以幼崽和亚成体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