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裤瑶族的风俗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就算是普通的相识、相知、相爱到牵手共度生命的婚姻过程,因为有对歌贯穿其中,也就变得十分有趣。
赶圩场 赴歌会
可能是来自大山的缘故,白裤瑶是对圩日文化有着特殊感情的民族。他们的圩日分为昼圩和夜圩,白天的圩日是物质交换之圩,夜圩是文化、情感交流之圩。入夜,白裤瑶男女三三两两手拉手走进圩场,唱歌,听歌,直至深夜。
白裤瑶族谈恋爱大多是以对歌的形式,而且是女方主动,我看上你,就与你对歌一曲,一唱一和间,就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每逢街日或节日,里湖、八圩、瑶寨三个圩场都有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女孩子来物色对象,而女孩子长到十四、五岁的时侯,就跟随年岁较大一些的姐姐们去见习谈恋爱了。在对歌场上,姑娘一旦看中某个本民族的小伙子,就勇敢地走过去捉住对方的手不放,互相端详一下,姑娘就动手抢小伙子随身佩带的东西(手饰或腰带),到手后,笑嘻嘻地往圩场外跑去。如果小伙子对抢去东西的姑娘不中意,就不追赶,到了第二个圩日或第二个节日,姑娘自然会把抢去的东西托人归还原主;如果小伙子对这个姑娘中意的话,就拔腿追去,到了方便的地方,姑娘就会停下来,互相逗闹一阵,就挨在一起唱情歌,说情话。到了傍晚,姑娘就把小伙子带回家,父母杀鸡煮腊肉,做糯饭热情招待,并且留宿。留宿时间不定,可一两晚,也可三、四晚,甚至更长的时间,以后要是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男家就可以来接亲了。大的歌场几百人,都唱着关于爱情的细话歌,有缘人执手相诉,说了又说,唱了又唱,乃至黄昏月起、半夜,仍歌之未尽,那可真就是无限缠绵了。
除了固定的时节,白裤瑶还会在平时的劳动中或别人的婚礼、葬礼上遇见自己倾心的人。有些人可能会有疑问,婚礼可以理解,为什么在葬礼上也能对歌呢?那是因为白裤瑶的葬礼并不只有悲痛,也有像庄子一样认为过世的人一生圆满得以升天的乐观想法。
在葬礼上,特别是有砍牛、打铜鼓等比较隆重的葬礼,不管与葬礼家是否有亲戚关系,也不管对方是否通知到自己,只要知道,人们都自觉地前往参加吊丧,这是已经形成习惯的民族风俗。这时候的夜晚,手电光如流星撒遍山山岭岭,村头寨尾,屋外草坪,都是青年男女结集对歌的地方,人数不下百人甚至上千人。
在婚礼上对歌的人比较少,那是因为只有婚家的亲戚、受邀帮忙的本寨人才能参加婚礼。不过,附近村寨的青年,白天不露面,晚上却偷偷地参加对歌,来时无声,去时无影,于天亮前溜走。所以,逢婚礼的歌场,一般只有几十人,最多上百人。
暗号约会 互赠定情物
相识之后,如果男女双方都想要增进感情,就会以各种形式约会。如何把你的心上人约出来呢?现代的很多年轻人肯定会说这多简单,打电话约呗。但对于即传统又淳朴的白裤瑶族来说,还是用暗号联络更有情趣。
白裤瑶族有三种很特别的乐器,木叶、牛角和喇利。这几种乐器在平日里是为了庆祝丰收而吹奏的,但在恋爱活动中,它们像紧张刺激的侦探故事中最重要的线索,把男女青年的小小心事串联起来,指引他们走向幸福的大结局。每对白裤瑶族的小情侣都有约定好的节奏,一旦自己的情人用木叶、牛角或喇利吹出这个甜蜜的节奏,那么即使穿越风雨,星夜兼程,也要赶往情人身边相会。这三种乐器中,以木叶最为常用,男女都可以吹。与众人一起劳动时,不好意思直接出言邀约,就随手摘下一片叶子放到嘴边吹奏暗号,情人就会知晓,待劳动结束后两人就偷偷去没人打扰的地方约会。牛角都是男青年吹的,在水牛角的基础上,用粘膏把大的部分加长、加大,形成一个大弯月,锯去尖头部分,用一截空心木头套入作吹嘴,绑上一根绳吊在胸前,对着吹嘴吹,便可发出“突——嘟、突——嘟”的声音,且传得很远。如果你按与姑娘约定的暗号吹奏,她在很远的地方听到了,就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儿赶到预定的地方约会。
男女双方交往到成熟时,就要确定关系,表示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就不能再与其他人相爱了。确定关系的方式是“交换”恋情物,女方把自己的银镯或银戒送给男方,然后抢夺男方身上的一个物品,就算“交换”成功了。“抢”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的身价和物的情义。
抢夺的目标一般是青年身上的黑腰带,这种黑腰带制作简单,用一张八寸宽的白布贴作两层,用针线缝合,放进染缸里染成黑即可,长度一米余。平时,青年们都爱把它系于腰间,有意地不系得太稳,待与情人感情成熟时,方便情人抢夺。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相送的恋情物还有相片、手电筒和布伞。白裤瑶族青年男女过去由于经济条件的原因,把相片当作望尘莫及的贵重物件。解放后,民族平等了,视相片作为珍品。所以,在恋爱场合中,相片常被对方“抢”走;手电筒,是解放后才买得起的,供夜间行走照明用,因此,青年男女经常在恋爱中用它相“抢”逗趣,相互赠送则表示俩人诚挚往来,心心相印,象电筒一样,不管天再黑,雨再大,行走都不会迷路;雨伞,主要作用是遮风避雨,作定情物,表示俩人今后将患难与共。手表、收录机都比较贵重,因此,在恋爱活动中不敢抢,只有在征得对方同意的条件下或暂拿一段时间,或让对方打开收录机听新闻、歌曲为名,创造一起谈话、抒发感情的机会。
白裤瑶族青年男女的恋情物,不是随随便便地说送就送,也不是随随便便地说退就退的。被抢走了的定情物,如果因为民俗条件不许结婚,要按规矩退还,其他是绝对不许退的。
白裤瑶的婚价
杀鸡看眼确定姻缘关系,只说明男女之间可以开亲,至于父母同不同意,要送什么彩礼,还得派媒上门问亲,谈婚约,问亲价,然后才能接亲。
(一)朴实的问亲。请媒上门问亲是杀鸡看眼后,必须履行的婚嫁手续之一。做法是:男方选好鸡天或龙天为黄道吉日,告诉女方媒人登门问亲的时间,征求父母对开亲的意见。
届时,正式派出两位兄弟或叔爷带着1公斤米,1.5公斤猪肉到女方家里,交给她的父母亲,如果姑娘亲自出场架锅煮饭,办菜招待问亲客人,说明女方对男方没有异心。要是拿去的礼物,女方始终不理不睬,说明礼物要全部退回。酒,肉由男家自己处理。这种僵局,一般都是包办婚姻才会有的现象。
为了避免问亲遇到不必要的麻烦,办事老练的,一般都事先征求女方舅父的意见后才登门问亲,这样,即使到时女方家长有什么异议也无可奈何,双方便可以愉愉快快地痛饮一场酒。以后,若是男方后悔,退婚,所吃的酒肉一概不退;若是女方反悔,问亲时男方拿去的酒肉要一两不少地退回。
登门问亲成功,算是男女双方达成婚议的第一步。接着择好日子,通知女方舅父母在家等候,又选派媒人带2.5公斤米酒,1.5公斤猪肉到舅父家征求意见致谢,付给舅父的答谢费1.2元、2.4元、3.6元,或12元、24元、36元、72元,最多120元、240元、360元、720元。这个数字是按每年12个月计算,或月月给,或翻番、两番、三番,最大礼为扩大10倍、20倍、30倍。
双方举行婚礼时,姑爷还应给舅父一只1.5斤重的公鸡,两团各0.5公斤重的糯米饭,1公斤猪肉和3.6元人民币;舅父领情后,退给新郎1.2元,表示对年轻人的还礼或给外甥女和新郎发家致富的资本,祝愿他们婚后有吃有穿,养儿育女,接祖传宗。
新郎送给舅父的答谢鸡,有的带回家杀了邀请兄弟姐妹一起来吃,有的就在新郎家杀吃,各姓氏的族规有所不同。
(二)简朴的婚约。白裤瑶定婚,实际上是一种婚约,也叫“吃开口饭”。是女方向男家提出要求,要男方作出婚后保证的一种做法。
媒人到女方家吃开口饭,一般男方拿3公斤米酒,1.5公斤肉,有些还带上盐、辣椒等配料,表示男家真心诚意。
这顿开口饭,一般由男方请去的人煮饭、弄菜,摆好桌、碗、酒具和筷子并斟好酒后,再邀请女方叔伯兄弟姐妹进席就坐,由男家代表端杯对女方家人逐个敬酒才回位就座,以表男家对女方家人的尊重。媒人坐定,开口说明来意,内容包括:一受男家委托来商量两个青年的亲事,这段姻缘是他们俩自己铺路,搭桥过来的,不知亲家还有什么要求;二托两个后生的福份,今晚才有这酒肉吃,上次吃问亲酒,这次吃定婚酒,我们都应该高高兴兴。
这时女方亲属发言:男同意娶,女乐意嫁,我们老人没有不同意的道理,只怕我们的女孩到你家后,女婿上街或走亲访友看到别的漂亮姑娘,喜新厌旧,甩掉我的女孩怎么办?二是我家女孩体弱多病,劳动不狠(意为不得力),结婚三年两载后日子过不好,没有穿,女婿嫌弃,把她赶出家门怎么办?三是女儿嫁到婿门那里,整天受欺凌,有病不能医,饿了不给吃,湿了不给衣服换,甚至经常挨打受骂如何处理?女方提问完毕之后,媒人就亲家提出的问题一一作出明确的答复和保证后,定婚仪式就圆满完成,媒人给媳妇开压脚钱1.2元。
如果两亲家上一辈有过节,定婚仪式遇到问题多一些,这时媒人要负荆请罪,向寨老及女方三亲六戚,赔礼认错,得谅解后也就结束了。不过,这种情形十分罕见。
(三)低廉的婚价。问亲价银,由男方择好吉日,派原来去问亲的媒人到女方家与其父母亲请来的族长或精通礼节的寨主交谈姑娘的身价银,这是封建买卖婚姻制度的残余。与其他民族相比较,白裤瑶婚价银都是很低廉的。
届时,媒人将3公斤酒,2.5公斤猪肉交给女方家操办、请客。进餐开始,媒人主动端酒敬女方父母、族长或寨老。干杯后说:“你们作为姑娘的父母,把她抚养成人不容易,费了许多钱财,操很多心,流了不少汗水。现在,她要出嫁到我们家当哥嫂(或弟媳)了,作为男家不付任何回报费是过意不去的,请亲家开个口齿。”
要身价银父母不能亲自开口,一般都是姑娘的父母事前委托知己或寨主商定的。这次谈的婚价银,主要商定婚嫁日男方需要送的东西,如:鸡、肉、酒等,做个意向性的初定,使双方心中有底。过去,白裤瑶内部规定,出嫁女身价银,一般与母亲出嫁时婆家给的相等,不能超过或减少,就连酒肉的数量也不能短斤少两,以表示平等。
身价银确定的当晚,媒人可当场付百分之七十,留百分之三十到接亲日补完。身价银付清了,父母从中退给男方1.2元、2.4元或3.6元,表示给子女建家立业做基金。如果男方一时筹不起大家商定的礼金,可留到婚后补交。
白裤瑶嫁女,父母没有准备嫁妆的习惯。现在,由于受汉、壮族影响,有些家开始送被子、蚊帐、衣柜或牛,但最高也不超过1000元。
打亲接新娘,对歌到天亮
白裤瑶族的婚姻方式是自然的一夫一妻制,没有门户等级的尊卑之分,父母也没有强作儿女婚姻的决断者。婚礼简朴而隆重,使所有参与婚礼的宾客都沉浸在欢乐和兴奋之中。
白裤瑶娶亲时,选择好黄道吉日,新娘不坐轿,不讲究彩礼嫁妆,而且全程都参照鸡的活动规律来安排,可以说既简单朴素而又风趣文明。婚礼中有“捶亲”、“占鸡”、“卜蚤”、“摸黑”、“互换刀伞”等仪式情节。
接亲这一天,男家派一男两女三个青年去接亲,男的斜肩挂一条白布带,佩一把腰刀,表示他是男家的全权代表。带去的礼物是3斤猪肉,12斤酒(多一些亦可,但不得超过22斤),4只鸡(其中必须有一只是雌鸡,是专门送给岳母娘喂养的。其余3只送到女家后杀来招待女家亲戚),3.2元奶母钱(岳母收下时退回0.2元,祝贺女儿去到男家后生儿育女,兴旺发达)。接亲的人必须在新娘出门的头一天下午鸡进笼以前到达女方家,被接的姑娘不能因为将要离开亲人而哭泣,要求做到笑容满面,欢欢喜喜。当晚大家边喝酒边唱送别歌,喝到天亮,也唱到天亮。
姑娘在出嫁的头一天夜里半夜鸡叫以前换上新装,快出门的时侯,父母送给她的主要礼物是一顶细篾编的雨帽,身上穿的新衣新裙是姑娘自己的劳动成品,男家不送衣裙和布料。姑娘一出娘家大门,大家就开始“打亲家”,由新娘寨上的姑娘们动手打来接亲的那个小伙子,小伙子边招架边夺路往回跑,姑娘们拦的拦,拉的拉,捶的捶,众人笑声鼎沸,一直追到寨外才罢手。女方陪送到男家去的人数有个规定,如果娶的是姑妈家的女儿,七人送亲;如果娶的是其他人家的女儿,九人送亲,送亲的全权代表人物也是小伙子,挂一把腰刀,拿一把雨伞作标志。这支队伍走到接近男家寨子的时候,就停下来鸣枪报讯。于是,男家的人奔出寨口迎接,给接亲和送亲的人送来每人一碗稀饭,一块肉,两杯酒,然后就地休息,到傍晚鸡进笼的时侯才可以进家。男家早就在屋里打了桩,用木条和木板搭成一台宽一尺左右、长可达数丈的筵席等候着,寨上有声望的老人和外来主要宾客相对坐下,娶亲青年的母舅居中。到新娘进门的时候,则由母舅高喊:“开席啰!”在坐的人齐声应合:“吙!吙!吙!”三声之后,由接亲的代表人物把新娘引到家门,门前用几块一尺多长的竹片弓成一个小桥,名叫送花桥,桥面用白纸糊就,并粘上几片鸡毛,桥边扶栏上插着四个小竹筒,每个竹筒里装一丁点生肉。送花桥的主要意思是希望新娘今后生下好男好女。新娘从花桥上跨过以后,即由送亲来的代表人物踢烂送花桥,表示送来的吉祥因断了归途而长在这里不走了。新娘走到门边略站一下,由男家的一位妇人为她揭去竹帽,然后领新娘慢步进入洞房。新娘进家时,男家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要回到家里,表示欢迎和团圆。
新娘进入洞房后,一位老人在洞房门口摆上一碗水,一手抱着一只大公鸡,另一手拿着两片三寸左右的竹篾,说一些传统的吉利话后,就将两片竹蔑丢进碗去,当然是有意识有动作地让两片竹蔑交叉浮在水面上,于是,大家发出叫好声,祝贺新郎新娘恩爱到老。接着就捏死公鸡,拔毛煮熟后切上席,请女家送亲来的其中三个最亲的人入座,由接亲的代表和男家的一个最亲的兄弟陪席,但陪席的人只能吃别的肉,对于鸡肉则只能拿起一双专用筷,专门夹给送亲的人吃。鸡肉要一顿吃完,要是肚量有限的话,第二天包回家去继续享用。在吃的过程中,男家人拿一个碗盛一只红鸡蛋,用另一只碗盖住,请送亲来的代表轻轻摇一摇,然后打开来看,若是鸡蛋大的一头朝家里,则意味着新娘今后安心住男家,大家喝酒祝贺;要是鸡蛋大的一头朝着门外,意思就恰恰相反,于是,就向送亲的人罚酒,说他们送来的新娘今后喜欢回娘家住,请他们多多教育和督促新娘来婆家。这一节目结束后,就由娶亲男家请来的一位歌手代表男家在席上讲述碗、筷、坛子、酒、肉和谷子的来历,然后即席编歌独唱,对送酒送鸡及其他礼物的亲友们一个个表示谢意,送礼的亲友们也一一唱歌回敬,宾主饮酒助兴,一直对答到天亮。
吃过早饭新娘即随送亲来的人到娘家回门,接亲的代表还得劳骂一次才算大功告成。表面上的理由是到女家去请岳父来玩(其实是不会来的),而真意是按时在第三天把新娘接回男家。带去的礼物是一两斤酒肉,由娶亲男青年的母舅亲自呜枪送行。新娘回到娘家只能住一晚就得赶回来,新娘到达后,男家才能拆去酒席,表示喜事圆满结束。此后要是女家没有搬家、立房和婚丧等事,新娘就在夫家从事生产劳动和传宗接代的事,不回娘家了。
凡婚后需要离异的,也很简单,双方只要将一块白布撕分为二,各执一半,族人就予以认定,离婚即告成立。倘若这个妻子另找到新的夫家,就为其唱上一个晚上的祝愿歌。往后无论谁先离世,活着的“情人”都会被族人请去为他的情人唱上几个晚上的送葬、离别歌。
泰国有名的情降师傅
泰国鬼王情降